近期,美元指數走勢相對弱勢,國際原油期貨則經過本月初的一路狂跌后已開始觸底反彈,截至7月21日,僅僅一周時間內原油指數已從上周的最低點60美元/桶拉升至68美元/桶左右。受此影響,國內豆油、棕櫚油在今年6月份經歷了自2008年10月份以來的最高點一路下滑一個月時間行情后,于7月9日開始觸底反彈至今,當前市場上開始出現(xiàn)了對后市的迷茫和擔憂,漲跌各有分歧。筆者認為,基本面上,今年全球石油需求不斷下滑,OPEC成員國的空余產能為每日520萬桶,而美國在今年夏季需求高峰季節(jié)對汽油的消費仍然疲軟,庫存不斷升高,導致原油反彈空間有限,這將較難為整個商品期貨價格提供更為長久的反彈支撐。因此,對待當前的油脂市場不可盲目樂觀。
全球大豆預期產量增加,國內豆油消費依然低迷
全球大豆種植面積、產量預期的增加,給大豆及油脂市場帶來預期壓力。今年美國大豆主產區(qū)進入7月后雨量充沛,為大豆作物生長提供了理想環(huán)境,大豆單產預期提高。在美國農業(yè)部最新公布的供需報告中,上調了2009/2010年度美國大豆產量和庫存數據,將大豆產量上調了6500萬蒲式耳,為32.6億蒲式耳,將超過3年前創(chuàng)下的歷史紀錄。德國【油世界】稱,2009/2010年度巴西大豆播種面積將比上年增長3%—5%,大豆產量有望刷新前期歷史最高紀錄,將超過6000萬噸。羅薩里奧谷物交易所預計,2009/2010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種面積為1850萬公頃,較上一年度增加了190萬公頃左右,產量也將達到5000萬噸。這均將對整個豆類市場的價格產生抑制作用。
后期,原油價格如果持續(xù)下挫,將對豆油生產生物柴油的積極性形成打擊,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利空因素。最近USDA已將2008/2009年度生物燃料行業(yè)的豆油用量數據下調了1億磅,主要原因是歐盟對美國生物燃料出口商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
從國內油脂市場情況來看,隨著天氣逐漸炎熱,棕櫚油替代消費增加,豆油需求方面萎靡不振,進口數量增加等因素導致豆油庫存呈現(xiàn)季節(jié)性遞增狀態(tài),對大豆和油脂價格產生了明顯的壓力。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6月份大豆進口量為471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31%,1-6月份大豆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增加28%,至2209萬噸。
國儲大豆拋售對市場壓力有限
7月16日,國家相關部門決定于7月下旬在安徽糧食市場進行國家臨時存儲大豆競價銷售交易會,數量為50萬噸,起拍價格為3750元/噸。從市場情況看,當前產區(qū)余糧不足的狀況比較普遍,部分中小油廠陸續(xù)停產,原料收購困難已經困擾產區(qū)油廠,后期估計原料不足的問題將更加突出,產區(qū)油廠將面臨大面積停產。因此,國家拋售臨時儲備大豆也是為了緩解產區(qū)大豆供應問題。
從遠期進口大豆成本來看,11月船期到達中國港口的完稅成本大致在3400—3500元/噸。面對低廉的進口大豆,今年國產大豆價格依然面臨較重的壓力。為了保護國產大豆價格及農民利益,國家很可能延續(xù)去年收儲的政策,而當前糧企的庫存壓力較大,解決庫存壓力有兩個途徑,一是臨儲大豆進行銷售,二是移庫。移庫成本較高,且與南方進口大豆無競爭力,顯然臨儲大豆投放市場更切合實際。
面對國內外大豆不同的供需環(huán)境,國家的調控政策也非常謹慎。即不能打壓產區(qū)的價格,又要緩解產區(qū)大豆供應問題。從市場的需求與反應來看,以市場價格分批拋售更容易被流通市場所接受。當前產區(qū)油廠平均收購價在3560—3600元/噸,高于此價格流拍的可能性較大。
綜合來看,供應的增加將令豆類市場短期內以調整為主,對于期貨及現(xiàn)貨價格的利空壓力可能要明顯低于市場預期,投資者應謹慎看待大豆價格回調的空間。對于油脂市場,現(xiàn)貨供應充足而市場需求極為平淡,國儲拋儲大豆的壓力也將制約豆油反彈的空間。技術上分析,國內豆油期貨價格短期也將處于振蕩調整階段,資金在多空分歧中尋找平衡,預計后市振蕩區(qū)間在6700—7200元/噸。10月份以后,隨著消費的回升,豆油市場可能再度走出一輪明顯的上漲行情。
港口庫存積壓,短期內棕櫚油價格上行受制
近期,隨著天氣炎熱溫度升高和棕櫚油期貨價格的觸底,國內棕櫚油市場購銷明顯較前期好轉,港口出貨量大幅增加,現(xiàn)貨棕櫚油價格也有反彈。當前國內主要港口24度精煉棕櫚油分銷價格為5800-5900元/噸,比前期上漲100-300元/噸。由于北方地區(qū)天氣連續(xù)高溫,天津港出貨較為順暢,近期日出貨數量曾一度達到2000噸。與此同時,張家港當前棕櫚油庫存數量不大,隨著價格的快速上漲,貿易商觀望心態(tài)開始出現(xiàn)。此外,廣州港庫存數量較大,整個華南地區(qū)棕櫚油庫存數量在20萬噸以上,18度棕櫚油成交價格為5800元/噸左右。
整體分析,當前港口棕櫚油庫存近40多萬噸,且有不斷增加趨勢。另據市場預期,7月將有50萬—70萬噸棕油到港,而預測7月棕油消費僅有54萬噸,加之港口豆油庫存,國內最主要的植物油供應地區(qū),植物油的供應量預計在80萬噸以上,且未來具有較高數量的棕櫚油以及一定數量的豆油進口。
近期,馬盤棕油庫存雖有增加,但棕油期貨振蕩筑底略顯。據馬來西亞棕櫚油局發(fā)布的最新報告,6月份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增至141萬噸,比上月增長了2.5%,而產量增長了3.6%。作為馬來西亞棕油的主要進口國的中國和印度,由于國內油脂庫存比較充裕,短時間很難會有較大采購動作,這對馬來西亞棕油庫存的消化產生不利影響。但是,今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雖有望超過上年創(chuàng)紀錄的1770萬噸,若厄爾尼諾天氣形成,那么明年棕櫚油產量也可能會減少5%—16%。當前面對棕油止跌反彈的行情,我們還應保持謹慎思維。
綜上所述,短期國內豆油、棕櫚油的市場供應均充裕,市場缺乏實質利好,油脂價格大幅度上漲困難,投資者應謹慎看空為主。筆者認為,未來兩個月內主導豆油行情的乃是大豆產區(qū)的天氣和原油走勢。因此,油脂市場經過短暫技術性反彈后或將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待利空因素消化后,如果原油繼續(xù)強勁反彈至70美元/桶之上,那么棕櫚油新一輪的上漲行情或將再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