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泄漏發(fā)生后,很多人擔心海域被污染,海產品的零售銷量一落千丈。羊城晚報記者15日走訪廣州市內的海產檔發(fā)現,近期當季的三文魚,銷量大減四成,冰鮮魚銷量也降了兩三成。在其他多個菜市場,海產品檔口也是人庭冷落,很多檔主連稱"頂唔順(頂不住)".
零售:銷量大跌價格反漲
在東川新街市,盡管檔主特別豎起牌子寫上三文魚的產地是挪威,但生意還是不佳。往常每周都給孫女買三文魚煮粥的張女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新聞說日本核輻射的污水流入大海,我想海水是流動的,現在再吃海魚可能有危險吧。"
一旁苦著臉的檔主則連稱:"頂唔順(頂不?。┝恕,F在物資這么豐富,大家選擇多,海產品又不是每天必吃的,近期生意真是差得不得了。"市場的劉經理告訴記者:"日本地震發(fā)生后,海產品的銷量至今都沒恢復過來。近期當季的三文魚,銷量大減四成,冰鮮魚銷量也降了兩三成。但是捕魚的成本卻越來越高,特別是人工、油價都貴了,搞到海產品的銷量一邊下降,價格一邊上漲,買的人更少了。"
批發(fā):酒樓拿貨保持正常
雖然多個菜市場的海產品檔口都是人庭冷落,但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的陳場長卻說"批發(fā)市場的生意不受影響".他介紹,目前市場平均每天的出貨量達500噸,海產品大概占10%,銷量沒有出現太大的波動。"其實現在很多海產品都是可以人工養(yǎng)殖了,連東星斑都可以養(yǎng)殖了,沒什么好擔心的。"陳場長說。
批發(fā)市場出貨量照舊,零售市場銷量大減,多出來的海產品去了哪里?黃沙市場的一個檔主道破原因,"酒家拿貨都很正常".
水產股本周開始復蘇
對市場最敏感的永遠是股票投資者。從3月12日開始,資本市場對從事海洋漁業(yè)養(yǎng)殖、捕撈及加工業(yè)的水產股開始擔憂,特別是4月初東電開始向附近海域排放了核污水后,市場對海產品養(yǎng)殖及捕撈業(yè)相關股票的恐慌情緒加劇,水產股幾乎全線下跌。
直到本周三,"東方海洋"、"獐子島"等水產股才迎來一個多月來的首次連續(xù)大漲,"東方海洋"14日漲停,"獐子島"14日也大漲5.77%.
對此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地震、海嘯、核輻射危害的顯現,日本農產品對中國等國外市場的依賴性越來越大。近期,中國企業(yè)接到的日本訂單大幅增長,部分企業(yè)訂單同比增長10倍左右。招商證券黃珺也表示,日本地震及其帶來的海嘯與核泄漏事故對中國水產品行業(yè)只會帶來短期的心理上的擔憂,而無任何實質上的傷害。反而是日本水產行業(yè)在地震、海嘯中損失慘重,并可能受核泄漏事故影響在未來較長時間內難以恢復正常生產,從而給中國企業(yè)帶來擴大銷售,占領市場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