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安全牌 節(jié)日食品放心吃
餐飲超市加強自檢 監(jiān)管部門層層把關
春節(jié)臨近,年味漸濃,哈市食品消費進入旺季,市民紛紛置辦蔬菜、肉類,準備做頓豐盛的年夜飯,還有市民為了方便干脆在飯店預訂了年夜飯。15日,本報記者兵分幾路,深入農貿市場、超市、飯店,就市民關注的農產品、包裝食品、年夜飯等重點食品安全狀況進行了探訪。
消費者:
辦年貨首重食品安全
15日上午,在哈市香坊區(qū)大潤發(fā)超市衡山店內,市民張先生正在與家人一同購置年貨。張先生購買食品時非常仔細,不但認真地尋找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還仔細研究食品的生產地和生產廠商。他說,消費者能獲取的信息太少了,像保質期、原產地等都是包裝上寫什么就是什么。因此,他買食品一般都到大型超市買知名的牌子,并詳細核對產地與該生產廠商。
同樣在置辦年貨的徐大姐告訴記者,買吃的她都到大型超市買,對于超市里那些即將過期的打折食品她一律不買。"對于食品的安全,我不愿意冒險。但如果有生產企業(yè)和經銷商聯合起來,把過期食品二次處理后接著賣,那我就真的沒轍了。"
哈市餐飲業(yè):
注重年夜飯用料安全
春節(jié)臨近,年夜飯預訂火爆。近日,記者走訪哈市多家酒店、飯店發(fā)現,保障年夜飯食品安全成為各酒店、飯店管理的重點。
15日上午,記者來到道里區(qū)大安街的小昆侖酒店。在得知記者要訂年夜飯后,工作人員熱情地為記者介紹招牌菜品。當記者問及年夜飯的原料是從哪進貨時,工作人員表示從哈達進貨,保證肉類、蔬菜新鮮,都有進貨票據、購銷臺帳等,保證食品安全。正當記者詢問時,60多歲的張大爺到柜臺結賬。"你家做的菜吃著挺合胃口,環(huán)境也不錯。我們正要找飯店訂年夜飯,回去和孩子們商量一下,看看就在你家吃。"張大爺說道,隨后向工作人員要了一張名片離開。
隨后,記者來到非嘗食間道里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包房已經全部訂完,就剩一樓的"鳥巢"間和隔斷間。當記者問及食品安全問題時,工作人員再三表示飯店無論在進貨、消毒、存儲各方面工作上都很重視,可以放心用餐。
記者又走訪了道里區(qū)天植大酒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酒店采取了各種設施來保證食品安全。在道里區(qū)際豐假日酒店,工作人員指著活蹦亂跳的魚告訴記者,酒店一定保證菜品原料新鮮,節(jié)日期間也不會漲價。
肉制品檢驗:
一塊豬肉三道關卡
15日上午9時許,哈市香坊區(qū)六順街的早市上仍有市民忙著選購年貨。四史街居民孫阿姨告訴記者,"最近發(fā)現有好幾家以前在這賣肉和熟食的沒有出攤。"該早市賣日雜用品的季師傅對記者說,最近防疫部門檢查得很嚴,要求這些市場的攤販出示相應的手續(xù),沒有手續(xù)的不允許銷售,那些賣肉和熟食的攤販好幾天都沒有出現了。
在哈市家樂福超市會展店內的生鮮區(qū),很多市民正在挑選里脊肉。"這些肉都很新鮮,旁邊還標注著檢驗日期和保質期,我們吃的放心。"市民表示。該超市工作人員張磊告訴記者,這些鮮豬肉都經過了幾道檢驗,有據可查。他介紹說,一頭豬在出屠宰廠時,需要廠家提供的檢疫證明和車輛消毒證,每頭豬還有一個檢疫證明。這期間還要對豬肉測溫,冬季不能超過8攝氏度,否則超市不予收貨。在拉到冷庫后對豬肉進行0-4攝氏度的低溫保存。張磊介紹,該超市內售賣的豬肉都是"滿膘一級豬",成本高,而農貿市場和早晚市上售賣的大都是三四級的打膘肉,價格較低。
據該超市的孫經理介紹,該超市在帶包裝食品進貨時有著嚴格要求,如果包裝食品上的保質期過了1/3,他們就不會收貨,這樣保證食品的期限,生鮮食品也做到每天送貨。
農產品監(jiān)管:
果菜無兩證不能賣
"過年了,家里肯定要存點水果、蔬菜,最擔心的是農藥殘留問題。"正在哈市南崗區(qū)某農貿市場采購水果的張先生說。
15日,記者在哈市蔬菜哈達批發(fā)市場看到,市場內人來人往,商販忙著過秤喊價,隨處可見往倉庫儲存和小商販外運的成批辣椒、白菜、卷心菜、大蒜等蔬菜。壽光區(qū)10號批發(fā)商朱麗告訴記者,最近她每天凌晨兩三點就起來批發(fā),兩天就能賣出一車蔬菜,日均批發(fā)約8噸。"春節(jié)行情好,但今年農產品供應情況比往年要好,價格變動不會太明顯。"朱麗說,他們的蔬菜從產地就配發(fā)了合格證明,都是合格的農產品。據了解,春節(jié)臨近,蔬菜需求量也將激增,朱麗打算從外地運回更多的蔬菜,但由于貨源因素,有些菜在產地收獲速度較慢。
為保證節(jié)日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哈市農業(yè)部門加強春節(jié)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工作,加大是對農產品批發(fā)市場"索兩證"和"二次批發(fā)證明"的使用情況,農產品生產基地《生產記錄》、《產地證明》記錄與使用,在農貿配備檢測設備和檢測人員,對生產和銷售的農產品進行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銷售。
哈市農委有關人士介紹,春節(jié)來臨之際,哈市農產品檢測機構加大檢測力度,對農產品批發(fā)市場加大檢測頻次,做到"逢車必檢、逢進必檢".同時重點對水產品(水發(fā)產品)、葉類蔬菜和應季易出現問題的農產品使用違禁漁藥、農藥殘留等情況進行抽樣檢測。對大型超市和主要農貿市場加大抽檢頻次,并強化大型超市自檢工作,對農產品生產基地應季蔬菜加大抽檢力度。
□見習記者 姜雪 記者 徐秋麗 王東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