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1日開始,香港對攜帶嬰兒奶粉出境開始實施嚴格管控,每名16歲以上人士最多只能攜帶1.8公斤奶粉出境,否則將面臨罰款甚至監(jiān)禁的處罰。來自香港的全國政協委員王易鳴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嚴管很好,特區(qū)政府控制也是不得不做的。“不管不得了,太多內地人來買奶粉,香港人買不到了,有不少投訴,香港那么小的地方,如果都被買走了,怎么辦呢”。
出于對內地奶粉質量安全的擔憂,香港奶粉成為越來越多內地家長的選擇,進而香港出現一定程度的“奶粉荒”。其中從香港購買奶粉、又到內地銷售牟利的“水貨客”,更引起香港社會強烈不滿。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律師朱列玉對記者表示,香港是特區(qū),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有法律的制定權和終審權,內地民眾應當充分尊重香港攜帶奶粉出境的新規(guī)。
事實上,盡管內地網絡輿論對于香港“奶粉限帶令”有所不滿,但也有理性聲音認為,關鍵在于內地需要解決自身奶粉的質量安全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搜狐公司副總裁劉春在微博上表示,希望內地能夠自己解決奶粉問題,通過提高標準、提高價格與嚴格督查,樹立信用與信心,先把嬰兒奶粉抓起來,最終廠家獲利、消費者方便,“咱們的優(yōu)越性不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嗎?那就先把嬰兒奶粉的事辦好”。
成都商報記者 王毅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