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黑茶今年這么火,真是風水輪流轉啊。”在19日結束的中國(濟南)第七屆國際茶葉博覽會暨首屆茶文化節(jié)(下稱“第七屆茶博會”)上,經濟導報記者不止一次聽到參觀者發(fā)出類似這樣的感嘆。
許多人可能還記得前幾年普洱茶的火爆景象,今年的茶市卻讓黑茶搶了風頭。導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黑茶成市場新寵自有其內在原因,重蹈當年普洱茶暴漲暴跌覆轍的可能性不太大。
黑茶搶風頭
湘益、白沙溪、怡清源、中茶、晉豐厚、泉笙道……在第七屆茶博會主要展覽場所濟南茶葉批發(fā)市場的“第一茶市”廣場上,導報記者注意到,這些來自湖南安化縣各大廠家的黑茶品牌展位一字排開,不僅面積最大,而且占據(jù)了特裝展位的顯眼位置,以至將綠茶、花茶、普洱茶等種類茶葉擠到了不為人們注意的邊緣和角落。
“安化黑茶是湖南乃至全國黑茶的代表,這次參展的品牌絕大部分來自安化,可謂傾巢出動。”濟南茶葉市場副總經理趙建設說。據(jù)了解,這樣的一個特裝展位僅3天的布展就要花費數(shù)萬元,許多黑茶廠商還高價雇來茶藝師進行茶藝表演,可謂不惜血本。
“在我國紅、黑、白、綠、黃、青六大茶系中,黑茶的銷量年增速接近25%,是近年來增速最快的品種。”說這話的是有“黑茶金花之父”的我國著名茶葉專家、湖南農業(yè)大學博士生導師劉仲華教授。他在茶博會期間舉辦的一場茶葉專題講座上介紹說,我國的云南、四川、廣西、湖南、湖北都產黑茶,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湖南產的黑茶產量最大,其中的茯磚茶最具特色。這種茯磚茶內含一種俗名“金花”的結晶體(學名“冠突散囊菌”),過去只在千年靈芝上偶爾發(fā)現(xiàn)過,是調理腸胃、減肥、降“三高”的神奇菌種,也是中國茶類行業(yè)惟一列為國家二級機密的保護菌種,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有意思的是,由于黑茶日益走紅,甚至引起關于其起源的爭論。“眾多史實證明,陜西是茯茶(黑茶的一種)的本宗源頭,早在600多年前,茯茶就在咸陽被發(fā)明和制作。”咸陽涇渭茯茶公司董事長紀曉明在一場推介會上說,茯茶因其效用類似土茯苓、在伏季加工生產而得名,最早是一種官茶,曾雄霸茶馬古道,秦商也曾借此鼎立華夏第一商幫地位。1958年,受計劃經濟布局調整,該省被迫停止茯茶生產。直至2008年才重新恢復生產,目前其制作工藝已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會否步“普洱熱”后塵?
“我們店去年黑茶的銷量超過20萬斤,這幾年每年都成倍增長。”談起近年來黑茶市場的形勢 ,濟南茶葉市場內股藍茶行經理黃翠遠很是興奮。在他記憶里,1997年開始經營黑茶生意時,很多山東人對黑茶一點概念也沒有,直到2009年黑茶才真正在山東市場占據(jù)一席之地。目前他已是晉豐厚、永泰福兩個品牌的山東總代理,黑茶客戶已輻射大多數(shù)北方地區(qū)。
在劉仲華看來,對于北方臨海地區(qū)的山東來說,這里氣候干燥,食物偏咸,居民又多吃海鮮,多飲啤酒,再加上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三高、腸胃不適等疾病頻發(fā),黑茶的功能正好迎合了人們追求健康和綠色食品的需要,并成為一種質樸生活方式回歸的象征,日益受歡迎是在情理之中的。
據(jù)了解,當年曾被熱炒的普洱茶也是一種黑茶,只不過產地在云南。對于黑茶是否會步“普洱熱 ”后塵的問題 ,黃翠遠表現(xiàn)得比較淡定。他說,黑茶盡管逐漸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但總體銷量占市場比例還比較小,目前仍處于市場培育階段,其口味讓喜歡喝花茶的山東人習慣下來還有一個過程,而且黑茶主要通過品牌代理商銷售,價格相對比較規(guī)范,因此短時間內不太可能“炒過了”。
導報記者在濟南茶葉市場內的各個黑茶專賣店了解到,黑茶價格確實不算高,一般在每斤一二百元左右,最低的每斤甚至不到30元,最貴的不過千元,整個市場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