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7—9日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SIAL CHINA 2013,簡稱中食展)上,8.5萬平方米的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SIAL食品館一時間成了專業(yè)觀眾品嘗世界美食的殿堂,也是采購商選購世界各地食品的超大市場。在這里,筆者就所見所聞及感受與讀者分享。
從展商的國際化 看我國食品市場的國際化
從展館的布局可以看出,今年的中食展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同時國際參展商的數量和參展面積也明顯擴大。5年前的2008年,該展會的1100多家參展商來自58個國家和地區(qū),而今年增加至2200家參展商,來自90個國家和地區(qū),可見增長勢頭十分強勁。
與此同時,在國內參展商中,代理進口食品和飲品的貿易商數量也呈現逐年增長的態(tài)勢。整個展會匯聚著越來越多的外國食品,有的來自外國生產商,有的來自國內的進口食品貿易商。透過展會可以發(fā)現,越來越多的進口食品正在紛紛涌向中國市場,無論是數量,還是類別、品種,均呈現明顯的增長態(tài)勢。
來自比利時、瑞士等國的巧克力產品,愛爾蘭、巴西等國的奶制品,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等國的肉類,美國、土耳其的堅果,西班牙、希臘、葡萄牙的橄欖油等,紛紛開展了現場推介活動,吸引著觀眾圍觀和品嘗。
此外,異國風味不僅體現于洋食品,而且有不少國內的新產品也滲透著“洋口味”。例如,國內一些企業(yè)推出的新糖果、休閑食品等,有的也加入了奶酪等口味。
特色產品紛至沓來 各類品種豐富多彩
展會上展出的進口食品不僅品種繁多、豐富多彩,而且就一類產品而言,不同品牌、不同檔次的產品也是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僅就酒類而言,這里既有數百年釀酒歷史的老字號精品,也有具備性價比優(yōu)勢的不同價位的產品。
今年的酒世界展區(qū)已擴大為一個獨立的展館,這里匯聚了300多家來自世界各國的參展商,并向觀眾提供現場品嘗。來自德國的葡萄酒生產商Andreas Schreiber 博士介紹說,法國的紅葡萄酒享譽全球,而德國卻是世界優(yōu)質白葡萄酒的故鄉(xiāng)。德國Rhine河流沿岸的Worms一帶是優(yōu)質白葡萄酒的最佳產地,這里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白葡萄酒的生產釀制,他的酒莊就坐落在這里,已有近500年歷史。加上德國悠久的葡萄酒釀造歷史和精湛的釀酒技術,所以他對自家酒莊產出的白葡萄酒滿懷信心。除了高端葡萄酒產品以外,展會上不同檔次、不同價位的葡萄酒產品也琳瑯滿目,展會期間還為被評選出的最具性價比的葡萄酒和烈性酒產品頒發(fā)了獎牌。
說到咖啡,展會上展出的有白咖啡、黑咖啡等,各類品種十分豐富,而其中的越南貂咖啡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據介紹,這種產自越南的咖啡生產原料非同一般。一種叫做貂的動物食入咖啡豆,咖啡豆在其消化道內經過發(fā)酵后被排出體外,而這種貂咖啡就是以此為原料加工而成的。
產品定位更加精細 市場競爭更為激烈
就橄欖油而言,近年來我國已陸續(xù)進口了來自許多國家不同品牌的產品。然而,依然有許多橄欖油生產商還在繼續(xù)登陸中國市場,尋找商機。他們對中國市場進行著更加精細的劃分,尋找自己產品的切入點,同時也加劇了各種橄欖油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
展會上仍有不少橄欖油產品是第一次涉足中國。一位來自希臘的有機橄欖油生產商BLAUEL告訴筆者,這是他第一次來中國,感覺很新鮮,也很有趣。他們是家族企業(yè),雖然產品的產量并不多,但質量堪稱一流,其產品在德國等國家已有長時間的出口歷史。他說,橄欖油與葡萄酒有類似之處,全世界有許許多多的品牌,品質和口味也有許多差異性。橄欖油品質和口味取決于幾個因素:原料的品種、原料的產地、加工工藝和設備、產品遵循的等級標準等。他表示,橄欖油是一種飽含文化元素的產品,他很愿意與中國觀眾分享各種有關橄欖油的信息與文化。
其實,像這位來自希臘的橄欖油生產商一樣,第一次來到中國的國外食品生產商在每年舉行的中食展上都可以遇到許多,他們除了想親身感受中國市場以外,也希望自己的產品在中國找到理想的代理商。而且,許多外國生產商正是在前些年的中食展上遇到了合作伙伴,現在其產品已經在中國打開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