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楊娟
“這是我領著村民種植的黃梔子,來北京開會之前,村民們特別囑咐我,一定要捎到北京,讓更多的人認識梔子、了解梔子。”在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湖南代表團駐地,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岳陽市屈原管理區(qū)鳳凰鄉(xiāng)鳳凰村村委會主任楊莉小心翼翼地捧起一盆梔子向記者展示。
“梔子不簡單,全身都是寶貝。”楊莉又指著桌上擺放的一堆“梔子家族”成員——梔子果、藏紅花素、梔子黃天然色素等,一一向記者介紹。
連續(xù)兩屆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楊莉告訴記者,自己與梔子結(jié)緣,源于6年前的一次履職經(jīng)歷。2011年4月12日-14日,楊莉正在上海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執(zhí)法檢查。而就在4月13日,一則《上海部分超市售“染色饅頭”》的新聞震驚全國,也讓執(zhí)法檢查中的楊莉深感不安:這頭是浩浩蕩蕩的食品安全檢查,那頭卻出了這么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到底是什么原因?
“是人工合成色素在作怪。”隨行的專家告訴楊莉,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對添加劑有規(guī)定,不能隨意添加或違規(guī)超量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可有的商家為了給食品增加“顏值”,隨意添加合成色素。其實,要讓食品既好看又安全,可以使用天然色素。
楊莉得知,天然色素可以從植物中提取,黃梔子是最理想的原料之一,在國內(nèi)很有前景。
梔子花又恰好是岳陽市的市花,荒坡上都能種,收益時間長達30年?;氐郊亦l(xiāng),看著鳳凰村漫山遍野的梔子花,楊莉萌發(fā)了一個念頭:“我要帶領農(nóng)民種梔子,為提取天然色素提供原材料,讓‘染色的食品’也安全!”
此后,楊莉利用全國人大組織的多次調(diào)研四處請教,她的想法得到不少專家支持,當然,也受到過質(zhì)疑。“有人說,天然色素成本比合成色素高2-3倍,商家為了盈利,通常不會選擇使用。”
盡管如此,楊莉依然憋著一股勁兒,決心把這件關(guān)乎食品安全的事做到底。“消費者會越來越關(guān)注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我堅信,總有一天天然色素會大受歡迎。”
楊莉的堅持體現(xiàn)在每年的議案中,也付諸在實際的生產(chǎn)中。山坡上,常有楊莉帶著草帽,汗流浹背勞作的影子。在她的帶領下,合作社成員種植了1萬多畝黃梔子,一畝荒地也能增收2000多元。
今年,她帶來的議案中,有一份是《關(guān)于將食品添加標明天然色素或合成色素的建議》,她希望,能制定一個時間表,讓天然色素逐漸取代合成色素在食物中添加,而在過渡期內(nèi),在需要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產(chǎn)品包裝上,要標明所添加的為天然色素還是合成色素,供消費者選擇。
“食品藥品安全事關(guān)人民健康,必須管得嚴而又嚴。”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深深地扎進了楊莉心里,也讓她對自己的選擇更加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