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獲悉,備受關注的《飲用天然礦泉水》和《飲用天然礦泉水檢驗方法》的兩個國家標準發(fā)布,其中溴酸鹽有了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一致的限定值,最高不得超過0.01mg/L。同時增加了糞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產氣莢膜梭菌3項微生物指標。
記者從多家水企獲悉,如要達標,必須先進行設備的改造,根據企業(yè)規(guī)模,少則數十萬,多則上百萬。因此,不排除有水企為降低成本而轉型生產純凈水。
取消菌落總數強調致病菌
“此前媒體所報道的溴酸鹽致癌也間接導致新標準的修改,總體來說是一個進步。”廣州一水企負責人告訴記者,溴酸鹽這個問題一直都存在,只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加上舊的《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已經十多年沒有修改,確實已經到了要修改的地步。
據其介紹,正常情況下,水中不含溴酸鹽,但普遍含有溴化物。當用臭氧對水消毒時,溴化物與臭氧反應,氧化后會生成溴酸鹽。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認為,溴酸鉀對實驗動物有致癌作用,但溴酸鹽對人的致癌作用還不能肯定,為此將溴酸鹽列為對人可能致癌的物質。
記者了解到,新標準取消了菌落總數,更強調致病菌。廣州八奇飲用水有限公司總經理羅灝認為,這更具科學性。他表示,菌落總數是一個很籠統(tǒng)的概念,產品一開封就會受到污染,菌落總數不合格也是很正常的,但強調致病菌則是另一個概念,更能保障人體健康。
不堪成本壓力或轉型純凈水
據了解,如要達標,企業(yè)必須先進行工藝和設備的改進。羅灝表示,對于礦泉水來說,新標準的實施對產品要求更嚴格了,但實際上,在保留礦泉水原有口感的情況下,又對溴酸鹽有限定值,對企業(yè)來說也是不小的難題。溴酸鹽致癌在國內的說法也是這幾年才出現,目前技術上還不是很成熟,但仍有各種方法可以嘗試,大家正在研究一個更高效、節(jié)約成本的方法。
記者了解到,企業(yè)首先要進行設備的改造,根據企業(yè)規(guī)模,少則數十萬,多則上百萬。“不排除有水企轉做純凈水,純凈水不存在溴酸鹽的問題。”某礦泉水負責人告訴記者,新標準的出臺也是規(guī)范市場的一個手段,不能達標的將被清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