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飼料加工業(yè)者離場,因美國玉米價格飆升
* 印度出口商可能重新洽談供貨合約
* 肉品價格上漲可能引發(fā)食品通貨膨脹疑慮
* 玉米價格上揚,中國將暫時放慢進口
路透新加坡10月11日電---印度出口商可能取消某些玉米供貨合約或者重新議價;中國則可能放緩采購腳步,因此前美國玉米期貨在兩個交易日內大漲15%,而這再度點燃食品通貨膨脹的疑慮。
芝加哥玉米期貨急升,創(chuàng)下1988年以來最大兩日升幅,大豆期貨和小麥期貨均跳漲,這可能推升肉品和面包的價格,盡管谷物價格仍較2008年高峰時為低。
“可以確定的是,飼料用谷物價格走升,有可能對豬肉、家禽及牛肉等帶來價格上漲的壓力,”澳洲聯(lián)邦銀行(CBA)商品策略師Luke Mathews表示。
“這些價格將壓縮飼料業(yè)的利潤,由于生產商試圖緩和對凈利所造成的最嚴重沖擊,家畜業(yè)可能會減少采購。”芝加哥玉米期貨周一跳漲8.5%,為連續(xù)第二天漲停,來到逾兩年來最高水準,此前美國政府預估其供貨量將減至14年來最低。
**中國或停止進口,印度出口料增加**
中國可能將暫緩參與全球市場交易。中國今年從美國進口的玉米創(chuàng)十年最高,令市場意外,這主要歸因于去年收成不好。
“中國進口美國玉米是因為價格便宜?,F(xiàn)在玉米進口價格達到每噸2,600元人民幣,沒人再愿意進口,因為我們能從華南以2,100元買進。”一大型中國飼料加工廠的管理人員表示。
交易商稱,印度出口商其可能取消或重新洽談部分供貨合約。其最近幾周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大量出口玉米。
“印度玉米出口供應可能違約,但迄今為止我們還沒聽說這種情況,因為大多數(shù)人購買的是11月和12月交貨的玉米,這些玉米尚未發(fā)貨。”新加坡一國際貿易公司的貿易經理稱。包括成本和運費在內,印度向馬來西亞和越南等亞洲買家以每噸235-250美元的價格出口玉米,上周價格報約260-265美元。
截至2011年9月的一年,印度可能出口逾300萬噸玉米,較上年同期增長一倍。
印度交易商和分析師表示,全球谷物價格飆升和國內價格下降的預期將推動印度在未來幾周敲定更多出口交易。
“由于全球價格上漲和國內價格可能下滑,未來10-15天將簽訂更多出口交易。”印度南部安得拉邦的一位交易員Punam Chand Gupta在電話中對路透表示。
美國農業(yè)部(USDA)周五公布,全球2010/11作物年度的谷物產量將達21.8276億噸,低于前次預估的21.9527億噸。其中,小麥產量預計為6.4144億噸,粗糧(飼用)產量為10.8877億噸,稻米產量為4.5254億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