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能力是指孩子能主動有意愿地與他人交換想法及感受,并建立起連接。嬰兒從出生就會開始嘗試溝通,他們通過哭叫、咕咕嘎嘎等力所能及發(fā)出的聲音去嘗試表達自己的意思并和父母保持聯(lián)系。漸漸長大后,他們會從自己的一些表情及肢體語言,比如用小手指向他們想要的玩具或者食物,去告訴家長自己的需求。而孩子的溝通能力能否得到鍛煉與家長如何回饋有著密切聯(lián)系,接下來就為大家列舉一些可以有效提升孩子溝通能力的訣竅,平時在家中可以嘗試多多練習哦~
1?、對于孩子的手勢及發(fā)出的聲音作出及時回應。
當我們的小寶貝伸開雙手的時候,把他們抱起來,并親親他們的小臉蛋,同時引導他們嘗試用簡單的語言去表述他們的想法,比如:“媽媽,抱抱!”當他們向你發(fā)出咕咕嘎嘎的聲音時,及時和ta保持眼神交流,讓寶寶感受到ta的努力得到了回應,這樣的行為會促進他們繼續(xù)不斷努力地發(fā)展他們的溝通技能。
2、和寶寶多多對話,傾聽他的表達
當你和寶寶交談的時候給ta點時間去反應,不要覺得ta聽不懂所以就不去和ta溝通。可以問一些開放式問題,例如:你覺得下雨對小花小草有什么幫助?又或者,你能告訴我天為什么是灰色的不是白色的嗎?孩子在表達的之后要及時給予肯定,并做出補充以此來增加孩子的詞匯量輸入。
3、幫助孩子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你可以假裝當個饑餓的毛毛蟲,告訴寶寶你想吃東西,讓寶寶去表達有什么食物可以喂給你吃。當然了這些表演如果配合著繪本《饑餓的毛毛蟲》一起效果會更好。在上海悅寶園,每次上課前,老師都會讓孩子們進行自我介紹,不僅能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還能鍛煉孩子的膽量和社交能力哦~
4、教授孩子非動詞交流技巧
所謂非動詞即一些形容詞,家長可以示范。在上海悅寶園的運動課程時,我看到很多小朋友會把硬硬的塑料小球扔向另一個小朋友,這樣就會砸疼人家。如果直接叫孩子不要亂扔有些孩子會難以理解,但借此機會教給小朋友一些形容詞,并讓家長帶著孩子一起感受。
比如:play ball-多孔球,老師讓家長帶著寶寶先感受這個球的材質(zhì),并告訴他們這個球是硬的(It's hard),讓寶寶在手上敲一敲,他們會發(fā)現(xiàn)敲起來有些疼。這樣寶寶也就知道在玩的時候需要滾球或者扔在筐子里而不是別人的身上,并且扔出去的時候也要輕輕地。一個簡單的小游戲不僅讓寶寶們通過視覺及觸覺感受到一個教具的材質(zhì)和正確的使用方法,同時還學到了很多形容詞去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及表達。
5、溝通的語言詞匯表述要適齡
拿12個月的寶寶為例,你的指令或者溝通詞匯應該是One step directions(單步驟指令)。比如:“寶貝!快去撿球。”而一個18個月的寶寶你則可以進行的指令和語言表述可以變成Two steps directions(雙步驟指令)。例如:“快去洗手間,把你的紙尿褲扔掉。”當然,如果家長可以多次示范讓寶寶去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寶寶們的能力將被大大滴挖掘出來;再加上家長的不斷鼓勵:“哇哦!我的寶貝可以自己扔紙尿褲了,進步很大呀!”他們自己也會非常有成就感的呢。
6、做一個良好的示范者
在上海悅寶園中心見過很多家長在和寶寶溝通時會突然出現(xiàn)和寶寶嚷嚷起來的情況,原因就是寶寶不想吃水果了,結(jié)果把水果扔到了地上。寶寶的人生經(jīng)歷尚淺,我們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引導、示范和教授。比如這種情形再次發(fā)生時,我們家長的溝通方式應該是告訴寶寶:“你是不想吃了嗎?如果是吃不下了就告訴媽媽,把剩下的放到媽媽手里,一會兒咱們?nèi)拥嚼袄锶?,扔到地上是會破壞環(huán)境衛(wèi)生的。”
每個寶寶的可塑性都很高,學習能力也很強,所以寶媽寶爸們在生活中也要多多運用這些訣竅,學會主動地、巧妙地去培養(yǎng)孩子的溝通能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