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Bondy)
古人云,“肉食者鄙”,香港人怕是早已經(jīng)領(lǐng)略這句話的精髓。在香港的飲食網(wǎng)站上,素食一項可以搜到289間餐廳,幾個熱門餐廳更有網(wǎng)友評給的100多個笑臉,較之知名酒樓毫不遜色。
(圖片來源:Bondy)
其實對食客們來說,素食二字本來是并不招待見的。據(jù)香港志蓮凈苑轄下的志蓮素齋透露,近年越來越多人去那里擺素宴,既有新婚夫婦的喜宴,也有給老人祝壽的生日宴。可見無論凡人與佛,都愿意享受素食的樂趣。
(圖片來源:Bondy)
香港南蓮園池,沿門口一路走來,松柏蒼翠,已有遠離塵囂的感覺。曲徑通幽處,見得一處瀑布假山,煞是有趣。駐足觀賞才發(fā)現(xiàn),原來瀑布后面,正是志蓮素齋。店名用的是趙樸初的題字,信步走進去,窗明幾凈,更有外面水簾珠玉飛濺。吧臺里面的裝飾是景德鎮(zhèn)選來的各色小茶壺和花瓶,賓客用餐時還會播放古箏曲。雖不是佛門,卻有幾分雅致。
(圖片來源:Bondy)
志蓮凈苑是佛教非盈利慈善團體,也是香港唯一的比丘尼學(xué)府式修道場所。志蓮素齋2006年建立,目的在于推廣素食文化,凈收入用于南蓮園池的維護。據(jù)介紹,這里素食不用外面的素雞、火腿之類仿肉,注重選用新鮮食材。油用的是意大利進口的葡萄籽油,更適合高溫。醬油用的是古法釀制的香港老字號“九龍醬油”,不含防腐劑。
(圖片來源:Bondy)
在每年的浴佛節(jié)到來之際,志蓮素齋會特別推出“浴佛湯”--這可不是佛洗澡剩下的水,而是用腰果、蓮子、南北杏、百合等做的甜品。人們做完浴佛儀式之后,喝一碗浴佛湯,更加圓滿。此外,佛誕前后還可以在這里吃到綠色樂樨餅,用樂樨葉搗爛和面粉做成,吃起來有特殊的清香。
(圖片來源:Bondy)
香港近年流行fusion菜(融合菜),在素食也有體現(xiàn),例如忌廉松露焗舞茸豆腐就是東西合璧。忌廉即奶油,松露是菌類,屬歐洲名貴食材,此為“西”。而舞茸原產(chǎn)于日本,也是知名菌類,加上豆腐,正是“東”。吃起來,在忌廉和松露的香味下,豆腐都似乎更加矜貴起來。
(圖片來源:Bondy)
香港的素食亦有廣東菜特色。姜醋豬腳、姜醋蛋是地道廣東菜,但是在素菜館里,豬腳和蛋不可入內(nèi)。所以志蓮素齋的姜醋,主要包含的是姜、甘薯和花生。扎蹄也是廣東特產(chǎn),素扎蹄吃起來香脆卻是用豆腐做成。由于素食食材少見,做法較多創(chuàng)新,有時也會讓感官產(chǎn)生一種愛麗絲夢游仙境的錯亂--五味茄子吃起來像是一種水果,涼拌海茸讓人想起海蜇,而紅菜頭做出來的沙律真的是紅色的。
(圖片來源:Bondy)
香港人為什么喜歡素食?信佛的人懷有慈悲之心,不殺生;不信佛的人,也喜歡清淡和健康的飲食。有一些香港人遵循廣東習(xí)俗,大年初一吃齋,有人認為正是源自佛家。吃素食也有一定的禮儀要求,志蓮素齋講究氣氛安靜,如果小朋友亂跑動會被勸告;擺宴席不能用擴音器,也不能做游戲。 不論信佛與否,吃素食、享受安靜祥和的那一刻,離佛性肯定又近了一步。
(圖片來源:Bondy)
(圖片來源:Bondy)